11月2日,由吉林大学主办的研究生教育论坛在长春举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唐继卫,清华大学副校长姜培学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于吉红院士、副校长汪明,大连理工大学校长贾振元院士,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徐海阳、副校长魏民,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兆国,南昌大学校长陈晔光院士,郑州大学校长李蓬院士、副校长胡少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汪劲松、副校长游劲松,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院士,吉林大学校长张希院士,校领导冯正玉、王利锋、赵国庆、边铁、胡漫、韩喜平、马琰铭,党委常委李洪明、姚毓春等出席论坛。
唐继卫代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向与会高校及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问候与感谢,高度评价了吉林大学等22所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40年来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他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教育史上以研究生院的组织制度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40周年。研究生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着先导作用。各高校要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发挥更多更加关键的作用。
张希代表吉林大学向参加论坛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教育部和兄弟高校长期以来对吉大建设发展的关心支持表达衷心感谢。他表示,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大家共同回顾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享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优良传统、先进经验和特色优势,提出发展建议,促进互学共建与协同合作,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作出新贡献,携手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发展。
论坛报告分别由张希、林维、汪劲松、于吉红主持,与会人员围绕高质量推进研究生培养进行了广泛深入交流。
尤政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支撑。
贾振元剖析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享了大连理工大学的一系列创新性教育理念与实施计划,介绍了学校的“三贯通、三重构”培养模式改革,并就推进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进行了经验分享。
姜培学围绕加快自主培养,服务国家需求,以详实案例和数据介绍了学校“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和“质量至上,分类培养,过程管理,强化分流,科学评价,闭环反馈”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思路。
孙友宏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推动“大学科”融合、发起“大科学”计划、承担“大科技”项目、打造“大科研”平台、拓展“大办学”格局、实施“大文化”建设、加强“大先生”培育和完善“大育人”体系的具体举措。
陈晔光介绍了南昌大学在构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特色做法。强调应探索“本研”一体化贯通培养模式,强化有组织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借力AI技术数智化赋能研究生培养。
林维介绍了西南政法大学在法学教育领域的实践与成就,介绍了学校研究生培养思路;分享了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精准对接国家需求,培养高水平涉外法治人才的特色做法。
张兆国以“服务需求,赋能创新”为题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情况,提出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中,要深化卓越人才培养改革、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学校统筹协调和创新体制机制。
汪明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的六个基本原则和九项改革内容;分享了学校在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新范式探索,以及海外人才培养基地和国际合作项目建设经验。
胡少伟介绍了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强调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以学术组织改革牵引科教融汇,培养学术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加强与行业领域的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游劲松介绍了四川大学结合区位特点和人才需求提出的“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服务国家战略腹地发展为牵引,文理工医交叉融合为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具体实践。
徐海阳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聚焦内涵建设,深化综合改革,构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探索和成效,并介绍学校打造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于吉红在论坛总结中代表参会高校向吉林大学成功举办研究生教育论坛和研究生院建院40周年表示祝贺,希望各方携手同行,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工作主线,共同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教学委员会主任张汉壮、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光辉、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卢革宇、刘明远,原常务副校长陈岗,研究生院院长孙俊奇,相关职能部门及研究生培养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会议。